影響力慈善研究院
章新新:理解慈善,以傳播增進公眾認知

中國慈善家 · 2024-01-18

  編者按:

  1月8日,由《中國慈善家》和微博聯合主辦的“恒心至善”2023年度慈善盛典,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作為盛典的一部分,《中國慈善家》影響力慈善研究院承辦的影響力慈善論壇是當天的一大亮點。今年論壇的主題是“破界”,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破圈,即打破圈層,倡導人人公益;二是跨界,即公益慈善打破邊界,融通所有行業;三是創新,即打破慣性,吸收新技術、新知識、新人才。

  論壇上,中國新聞社原社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章新新,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徐永光,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以及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韓璧丞發表了主旨演講。研究院發布了《影響力慈善研究報告2023》,報告涵蓋了本年度“影響力慈善”系列研究成果,由《樣本慈善家年度觀察報告》、《慈善家馬云案例報告》、《技術公益專題案例報告》和《慈善家辦大學專題案例報告》四個專題報告組成。

  以下為中慈聯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章新新在影響力慈善論壇上發表的演講實錄:

  一年一度來到年度慈善盛典,來到影響力慈善論壇,非常高興能看到來自慈善公益、媒體、科技、藝術等各領域關注慈善公益的人才齊聚一堂。

  以慈善為幟,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契合了本次論壇的主題——慈善要破界,慈善亦無邊界。

  傳播委員會開展公眾慈善認知調查

  “慈善無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慈善浸潤于社會的方方面面,但要人人有感知、人人有行動,離不開傳播的推動,離不開慈善傳播從0到1的建設。

  中國慈善聯合會傳播委員會自2023年4月份成立以來,提出了“構建中國慈善傳播的共同體和話語體系”的期待,推出了“好事傳千里”的公益傳播品牌。

  時近2023年歲末,傳播委員會又開展了面向公眾的慈善認知問卷調查(調查報告將在春節后正式發布),我在這里先分享幾個觀察。

  一、公眾對于慈善信息的日常關注度很高。在本次調研中,超過六成的公眾日常會關注慈善的相關信息,其中20%的受訪者經常關注慈善的相關信息。

公眾對慈善傳播內容的日常關注程度
公眾對慈善傳播內容的日常關注程度

  二、公眾獲取了解慈善傳播內容的渠道前五名,分別是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線下慈善活動和官方慈善平臺。我們也發現,公眾對短視頻平臺的信賴度相對低于官方慈善平臺和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

慈善傳播內容了解渠道
慈善傳播內容了解渠道

  三、普通人看慈善,到底關注什么內容?有近半(48%)受訪者會關注“慈善組織的資金使用和透明度情況”,其次是會關注慈善組織的籌款活動和募捐渠道、受助對象的故事、援助案例和明星名人參與的公益活動。

慈善傳播公眾關注的內容
慈善傳播公眾關注的內容

  四、超七成受訪者認為,當前慈善傳播內容整體上呈現正面情感偏向。

慈善傳播內容情感偏向
慈善傳播內容情感偏向

  希望這些觀察可以幫助我們重視慈善發展的階段變化,更好地做好公眾溝通,直面慈善“關注度高、容忍度低”的現實。

  理解慈善,我們需要“好事傳千里”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但我們反其道而行,努力致力于“好事傳千里”。2023年8月,傳播委員會舉辦“好事傳千里”聯合路演,第一次把幾家互聯網公益平臺聚合在一起,騰訊、阿里、支付寶、字節、微博、聯勸、B站共同為“好事傳千里”發聲。

  可以預計,短視頻和社交媒體將在2024年的慈善傳播中大展身手。2023年,主題主線短視頻精品大量涌現,泛知識類型短視頻內容生產不斷拓展,微短劇出現井噴。

  現在,微博每天都有近兩億活躍用戶,據統計,40歲以下用戶占95%,其中16歲到22歲的在校學生超過了20%。同時,Al進入慈善傳播的時代正在走來?梢灶A期,更多更新的傳播方式方法將在慈善傳播中,在“好事傳千里”中一試身手。 

2023年9月,傳播委員會共同推動“好事傳千里”公益傳播月
2023年9月,傳播委員會共同推動“好事傳千里”公益傳播月

  理解慈善,我們需要“公開透明”

  甘肅積石山發生地震之后,有的基金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籌集到九千萬元的善款。為什么可以做到?這是非常值得觀察的社會慈善現象。

  在地震之初,就有人熱衷于第一時間號召捐物捐款,卻不是到災區救人,公眾難免會有擔憂,這些善款能否送到受災人群的手中?慈善組織需要及時地通過官方渠道、短視頻等公布捐款明細,有后續的救助方案等等。

  我前面分享的調研結果中就體現,有近半(48%)的受訪者會關注“慈善組織的資金使用和透明度情況”,這依然是關乎社會信任的核心。公開和透明,才能夠為慈善贏得公信力。

  盡管仍然有人會發出質疑,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嘆做好人太難了,但我們必須看到,只有公開透明才能重建公信力。公開透明是慈善事業、慈善傳播的一塊基石。只要公開了,透明了,有了公信力,好事才可能傳頌千里。

積石山地震發生后,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 圖/甘肅消防
積石山地震發生后,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 圖/甘肅消防

  理解慈善,我們需要“法治天下”

  2023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慈善法(修正案)》。這標志著“以法促善”,鼓勵發展與嚴格監管并行的慈善法制格局正在形成。

  這是中國慈善法制的重大進步。它彌補了應急慈善、社區慈善、個人求助平臺的法則缺失,細化了慈善組織、慈善信托、公開募捐、信息公開、法律責任的規制,進一步明確了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職責,增強了慈善組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下一步,關鍵是怎么樣落實慈善法修正案。我們期待,相關部門加快制定慈善組織登記、社區慈善、個人求助平臺的具體政策。公眾也需要對慈善法修正案有更多認知,特別是慈善參與主體、包括慈善傳播主體,要努力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2023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慈善法(修正案)》
2023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慈善法(修正案)》

  理解慈善,我們需要“做一些吶喊”

  著名法學家江平先生講過一段話:“我現在所能為社會做的還是吶喊,我現在的社會使命就是吶喊。在我力所能及的時間內、范圍內、影響力的度上,我盡量為中國現代應該有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做一些吶喊。吶喊總是能起一些作用!

  雖然江平先生走了,但他的話語歷盡滄桑,他的吶喊并沒有遠去,仍然給予我們很多的教益。2023年,光明與黑暗并存!吨袊壬萍摇、《中國新聞周刊》對大涼山假公益直播、兒慈會千萬善款被卷事件做出公開報道,這不僅僅是一篇篇新聞報道,也是一聲聲吶喊,是對假借慈善公益之名行騙的公開宣戰。

  慈善有的時候涉及金錢、利益,但從根本上說,慈善只關乎人、關乎人心、關乎社會整體利益。沒有了“人”,慈善的一切都將歸于“零”。為了“人”的重建,我們必須從悲憫之心發出,我們必須發出吶喊。

兒慈會千萬救命錢被卷封面報道 《中國慈善家》2023年第五期
兒慈會千萬救命錢被卷封面報道 《中國慈善家》2023年第五期

  理解慈善,我們需要“長期主義”

  在當下,我們常常抱怨社會風氣的浮躁與喧囂,常常感嘆社會情緒的下沉,也常常被短期利益所裏脅。而在生命里,那些真正足以改變人生的事情,都需要長期堅持。

  同樣,慈善傳播中有些看似尋常的事情,堅持越久意義越大!伴L期主義”的價值,是從更長的時間維度認知慈善,認知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為我們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可持續的動力。向善利他的努力,不是為了感動誰,而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和我們的社會可以葆有選擇“人人向善”的權利。

  只有長期建設,才能使慈善成為我們的信念。這不禁讓我想到張桂梅老師,她用了整整40年的努力,讓2000個女孩走上大學之路!拔疑鷣砭褪歉呱蕉窍,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張桂梅老師和她學生的誓言,足以震撼人們的心靈。

張桂梅拿著喇叭指揮學生做課間操
張桂梅拿著喇叭指揮學生做課間操

  無論慈善的夢想多么遙遠、多么艱辛,只要長期建設、長期奮斗,一切皆有可能。

京ICP備202300116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边亲一边摸下面高潮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色翁荡息肉欲系列小说,黑人巨茎大战欧美白妇免费